史铁生曾言:“它有无限的未知,我有无限的知欲,它有无限的阻障,我有无限跨越阻障的向往,它是命定之规限,我是舍命之狂徒。”生活中永远充满着未知的挑战,生活正因这些挑战而愈发多姿多彩。敢于直面挑战的人总能跨越生命的阻碍,开启自己不设限的人生之旅。
史铁生,1951年生于北京市,1958年入北京东城区王大人胡同小学读书,1967年毕业于清华大学附中初中,1969年去陕西延安插队,1972年因双腿瘫痪返回北京医疗,后患病尿毒症,病后致力于文学创作。1979年发表第一篇小说《法学教授及其夫人》,1983年加入中国作协,《我与地坛》写成于1989年,2002年获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杰出成就奖。2010年12月31日因突发脑溢血逝世,享年59岁。
图书馆本期推荐的好书书目:《我与地坛》《务虚笔记》《病隙碎笔》《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命若琴弦》。
《我与地坛》
“命定的局限尽可永在,不屈的挑战却不可须臾或缺。”
本书曾感动万千读者,让许多深陷低谷的人,重燃对生活的希望。本书记载了史铁生瘫痪后的生活,全书以一种稀疏平常的口吻,言语之间饱含了他对生活的感受,对生与死的探究。如果你正面临着人生至暗时刻,那就来看看史铁生与痛苦共生的豁达情怀,助我们披荆斩棘,成就美好人生。
《务虚笔记》
“唯有文字能担当此任,宣告生命曾经在场。”
本书是轮椅上的史铁生的首部长篇小说,也是他半自传式的作品。书中的每一个人物仅用了一个英文字母来代表各自身份,但是这几人的生老病死、离合悲欢,却使人读出了历史悠长,宇宙浩渺。本书处处透映着一种对人世沧桑的如泣如诉、似幽似怨的伤感与领悟,以自问自答的方式展示出人间真实。
《病隙碎笔》
“仁慈在于,只要你往前走,他总是给路。”
读史铁生,就不得不读《病隙碎笔》,这是一部充满着深刻生命体验的人生笔记。本书用生动且通俗的语言探索人生中必然会面对的命题:人生、命运、爱情、金钱、道义 、信仰、健康的心态、成功的途径和价值、家庭的纽带等。本书六个部分,243则,字字珠玑,处处都充满着智慧和安详。
《我的遥远的清平湾》
“感情常常影响了记忆,冷静下来便想起本不是那么回事。”
本书是史铁生的一部短篇小说。在他的文字中,读者似乎能够看到黄昏下布满沟壑的黄土高原、破旧的窑洞、以及他笔下那些过着艰苦生活的苦命人……虽然岁月如歌,但是清平湾的一草一木、一丘一壑,在作者的脑海中,久久回荡。也许作者在清平湾的日子不是最美好的,但肯定的是,关于陕北老乡淳朴人情的那些记忆,作者永世不会忘怀。
《命若琴弦》
“人的命就像这根琴弦,拉紧了才能弹好,弹好了就够了。”
本书主要讲述了两个以说书为生的瞎子,他们一老一少,一人一把三弦琴,走南闯北,用尽一生去弹奏的故事。这部作品正是史铁生在苦难环境中的花朵之作。在这部作品中渗透着作者的人生态度,死是轻松的,生才是困难的,我们要做的就是,坚定面对生活的苦难而存活下去。
高教出版社产品信息检索
中国国家图书馆
山东省图书馆
教育部高校图工委
山东高校图工委
版权所有: 山东现代学院-图书馆
Copyright 2018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3013327号-2
技术支持:山东大众信息产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