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卷共知|郁心匪石真颜色·达士多情亦丈夫

  他是一名江南才子,身上有着说不尽的孤寂哀愁与缠绵,他是一名作家,笔墨中仍存留江南水乡的清香,他更是一名热血勇士,虽曾负笈东瀛,却不改赤子之心,为祖国流干最后一滴血,献上了自己宝贵的生命。当我们在他的文字中流连忘返时才会明白,什么叫作若未曾在深夜中痛哭,那便不足以谈人生。

  郁达夫,原名郁文,浙江富阳人,生于1896年12月7日,中国现代作家、革命烈士。曾留学日本,是新文学团体“创造社”的发起人之一,是为抗日救国而殉难的爱国主义作家。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九月十七日,郁达夫被日军杀害于苏门答腊岛丛林。195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追认郁达夫为革命烈士

  本期图书馆带来的好书推荐书目:《沉沦》《她是一个弱女子》《故都的秋》《春风沉醉的晚上》《迟桂花》。

《沉沦》

  “晴天一碧,万里无云,终古常新的皎日,依旧在她的轨道上,一程一程的在那里行走。”

  这是一本具有作者个人自传色彩的小说,全文从第三人称“他”的全知视角出发,描写了一个在日本留学且患有忧郁症学生的苦闷情感,其中还夹杂着对中国能崛起的希望之情。于是,“他”不断经历着自我拯救自我折磨的阶段,志气和勇气也一次次消失至殆尽,故事结局“他”将归宿选于大海,以死亡作结,让人感到言有尽而意无穷。

《她是一个弱女子》

  “在旧社会不倒,中国固有的思想未解放之前,我们是决不再回杭州来了。”

  本书是描写了在同一时代背景下,两个昔日亲密无间的至交好友,顺着时代的洪流不可避免地走向了两个不同的结局。小说最终着大量笔墨感叹弱女子的可悲命运,但是字里行间也无不透露着对日本军国主义侵略者的强烈控诉和抗议,也许对当时的作者来说,一个弱女子受难的故事结束了,但是一个国家受难的日子不知何时才有尽头……

《故都的秋》

  “秋天,无论在什么地方的秋天,总是好的;可是啊,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的清,来得静,来得悲凉。”

  本书中将悲秋与颂秋结合起来,使其秋中有情的眷恋,情中有秋的落寞,其中还蕴含着深沉的故都之恋,故国之恋,目的是为唤醒人们对美的追求以及对祖国的热爱。文中写尽人生,充满坦诚、浓郁、清新的韵味,让人读后,即使不在故都,也能够感到身临其境。

《春风沉醉的晚上》

  “当这样的无可奈何,春风沉醉的晚上,我每要在各处乱走。”

  本书描写了潦倒无助的知识分子与困厄纯真的女工在贫民窟中不期而遇,从疑惧戒备到信任依赖,最终当所有情愫呼之欲出之时,却又戛然而止。虽身份不同,生活方式也不同,却并不妨碍他们之间互相了解,给人一种“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感慨,使我们可以久久回味沉醉。

《迟桂花》

  “现在在开的迟桂花,才有味哩!因为开得迟,所以日子也经的久。”

  本书以书信开篇,翁则生在娶妻时给十多年未见的老朋友老郁写信邀请他参加自己的婚礼。全文以迟桂花为线索贯穿全文,书中三个主角都有迟来之处,分别是翁则生迟来的安稳,翁莲迟来的自由以及老郁迟来的心灵释放。全文有一种历经人生千帆后的看淡之感——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节奏,没有必要按世俗来认定某个时期必须做某件事情,一步一步朝着自己的目标进发就好,愿我们都是迟桂花。

版权所有: 山东现代学院-图书馆
Copyright 2018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3013327号-2 技术支持:山东大众信息产业有限公司

联系电话:0531-62323801
地址:山东省济南市经十东路20288号 邮编:25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