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卷共知|拓文学之路·平人生之凹

  平凡故乡事,永恒文化碑。秦时乡间曲,不忘故时音。“南方的才子,北方的将,陕西的黄土埋皇上。”八百里秦川大地上,走出来许多在全国具有知名度的作家,贾平凹就是其中一位。贾平凹深入生活,将自己对农村城市化暴露出的种种问题和怪相的思索融入每一部作品。

  贾平凹,原名贾平娃,出生于陕西省商洛市丹凤县,中国当代作家,陕西省作家协会主席,中国作家协会第九届副主席。1983年,开始文学专业创作;1987年,凭借《浮躁》获得第八届美孚飞马文学奖铜奖;2008年,凭借《秦腔》获得第七届矛盾文学奖;2019年9月23日,长篇小说《秦腔入选“新中国70年70部长小说典藏

  本期图书馆带来的好书推荐书目:《废都》《秦腔》《山本》《古炉》《愿人生从容》。

《废都》

  “莫叹福浅,泥污莲方艳,树有包容鸟知暖,冬梅红已绽放;别笑命短,夜残萤才乱,月无芒角星避暗,秋蝉声渐软。”

  本小说是描写了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拜金主义盛行,信仰缺失的时代,全社会都弥漫着一种颓废的气氛,人人找不到生活的目标,沉浸在金钱与欲望的追求中。庄之蝶作为一个知识分子,他在这个时代的迷茫、困惑、反思与醒悟。

《秦腔》

 “名场利场无非戏场,做得出破天富贵;冷药热药总是妙药,医不尽遍地炎凉。”

  本书以一个陕南村镇为焦点,讲述了农民与土地的关系,农民的生存状态。通过一个“精神障碍”的眼光,书写了对农民沉重负担、农村耕地的丧失以及农村文化的失落所寄予的忧虑与同情,是“一卷中国当代乡村的史诗”。

《山本》

 “和人交往要学会吃亏,大事上都得罪不了人,得罪人的都在小事上,在细微上做好了,大事也就能做好。”

  本书讲述了一个发生在乱世时期的互为知己般的绝美爱情,是一部写尽人间纠结苦痛和欲望,瞻远未来的现代启示录。陆菊人、井宗秀、陈先生、麻县长这些人都先后在秦岭涡镇生活,成为涡镇举足轻重的人物,可是涡镇在最终的战火硝烟中,如一茬庄稼一般被收割。

《古炉》

  “再苦,你都要故意的乐,时间久了,真乐就能出来。”

  本书写了一个自古以来烧瓷器的古炉村,原本古炉村虽贫穷闭塞,但却山水清明,六畜兴旺。后来竟迅速酝酿出一场浩浩荡荡的集体运动,村民们相互依赖又相互攻讦,因小仇小恨而用强用狠,短短时间内,仿佛变为人性修罗场。

《愿人生从容》

  “一个人活着其实仅仅是一个人的事,生活关照型的朋友可能了解我身上的每一个痣,不一定了解我的心;精神交流型的朋友可能了解我的心,却常常拂我的意。”

  本书是贾平凹先生用细腻真挚的笔触,写他所见,写他所惑,用自己的人生诠释“真正的从容,不是躲避纷争与喧嚣,而是平静地面对困惑与烦恼,人生的苦乐总是相随,禁得住多少曲折,才配得上多少幸福”,字里行间无不洋溢着作者的情感与智慧,读来不枯燥而又深觉寓意深刻。

版权所有: 山东现代学院-图书馆
Copyright 2018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3013327号-2 技术支持:山东大众信息产业有限公司

联系电话:0531-62323801
地址:山东省济南市经十东路20288号 邮编:25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