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逢诺贝尔诞辰190周年,回望诺奖百年历史,中国实现了一个从无到有的飞跃。从李政道在美国获得诺奖,到本土科学家屠呦呦蜚声世界,中国越来越融入国际大环境。每个融入的背后,都饱含着优秀先辈们辛勤劳作的汗水和敢于拼搏的勇气,想要进一步了解他们吗?跟随圕圕一起来看看吧!
本期圕圕为大家带来的好书推荐书目:《李政道与杨振宁》《丁肇中传》《红高粱家族》《屠呦呦传》。
《李政道与杨政宁》
杨振宁曾说:“我想我在科学工作的成就帮助中国人的自信心增加了,这个恐怕是我一生最重要的贡献。”
他们提出的宇称不守恒定律颠覆性地震撼了世界,并在1957年斩获诺贝尔物理学奖。本书从李政道与杨振宁的童年时代写起,讲述了他们在抗日救亡的炮火中流浪求生、在西南联大艰苦的环境中苦学不辍等的故事。即使获得诺贝尔奖后,他们仍时刻关注中国物理事业的发展,为中国物理学培养更多中坚力量,激励更多中国学子勇攀科学高峰。
《丁肇中传》
丁肇中先生说过一句话:“一件事情,你只要花一点力气就做得比别人好,你就会喜欢上这件事。”
在我国对重光子研究裹足不前、陷入困境时,他却用创造性思维成功发现了轰动物理界的J粒子,1976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本书分为12个部分,史料翔实,先从丁肇中的家世渊源讲起,然后详述其探索求学之路,以及从国内到国外他生活和学习的转变,最后充分展示出了丁肇中先生在科研领域勇于攀登高峰、敢于创新的大师风采。
《红高粱家族》
莫言在获奖感言中说:“对一个作家来说,最好的说话方式是写作,用嘴说出的话随风而散,用笔写出的话永不磨灭。”
莫言的作品深受魔幻现实主义影响,2012年,他成为首位中国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本书以抗战为背景,塑造了一群独特的、属于红高粱的英雄。他们有着鲜活的生命与人性,波浪翻滚的高粱地,杂草丛生的高粱路以及无数与红高粱密不可分的动人故事浓缩在莫言的《红高粱家族》里,正如清冽醇香的高粱酒,回味无穷。
《屠呦呦传》
“国家的需要就是我努力的方向。”屠呦呦的一生就是这句话最美好的诠释。
屠呦呦多年从事中西药物结合研究,2011年发现了青蒿素,拯救了全球数百万人的生命,2015年荣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本书分为“呦呦初鸣”“向医而行”“矢志寻蒿”“中国神药”“享誉世界”等6个部分。读此传记,就会读到其成功背后的艰辛与坚守,这如同一束光,借此前行,照亮我们心中那条迷茫前行之路。
高教出版社产品信息检索
中国国家图书馆
山东省图书馆
教育部高校图工委
山东高校图工委
版权所有: 山东现代学院-图书馆
Copyright 2018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3013327号-2
技术支持:山东大众信息产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