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是承载着厚重文化记忆的节日,不仅是系彩绳、挂香囊、吃粽子的传统民俗盛宴,更藏着无数动人的历史故事与精神传承。从屈原“路漫漫其修远兮”的上下求索,到伍子胥的忠肝义胆;从龙舟竞渡中凝聚的团结力量,到端午诗词里流淌的家国情。这些文化瑰宝都在浩瀚的书籍中静静等待我们探寻。今天,就让我们以书为舟,穿越千年时光,在图书馆的一方天地里,打捞历史长河中的端午记忆,共读经典佳作,感受节日背后的深邃意蕴。
作者:高晨阳
本期圕圕为大家推荐的图书是:《楚辞》《重温四时八节:端午节》《屈原》《端午节与赛龙舟》。
《楚辞》
馆藏地点:总馆408室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楚辞》以屈原的作品为核心,收录了宋玉等楚辞作家的辞赋,运用楚地的方言声韵,描绘楚地的山川风物,以奇崛的想象、浓烈的情感开创了“骚体”这一独特文学体裁,其香草美人的象征体系与忧国忧民的精神不仅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更深刻影响了后世的文学创作。让读者感受古代文学的瑰丽多姿,体会诗人对理想的执着追求与深沉家国情怀,在提升审美能力的同时,汲取精神力量,于喧嚣中寻得诗意栖居的心灵之所。
《重温四时八节:端午节》
馆藏地点:总馆211室
“端午,是个氤氲着香气的节日。艾叶菖蒲门上挂,吉祥安康传万家,生动地描绘了端午节挂艾叶菖蒲的习俗,以及其所蕴含的美好寓意。”
《重温四时八节:端午节》由马芳编著,以细腻笔触揭开传统节日的神秘面纱。书中追溯端午的起源,从古老的祭龙仪式到屈原投江的悲壮传说,展现节日深厚的历史底蕴;生动描绘包粽子、赛龙舟、悬艾草等传统习俗,挖掘背后祈福辟邪、缅怀先贤的文化内涵;穿插古今诗词与民俗故事,串联起千年文脉传承。引导读者在现代生活中重拾传统韵味,感受端午所承载的民族精神与文化记忆。
《屈原》
馆藏地点:总馆211室
“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
屈原是战国时期楚国的伟大诗人和政治家。他创立了“楚辞”这种文体,其作品如《离骚》《天问》等,充满浪漫主义色彩,表达了他对国家和人民的热爱以及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因遭楚国贵族集团排挤被贬,后见郢都沦陷,悲愤投江。其创作的《离骚》《九章》等作品,以浪漫笔法抒写家国忧思,成为士人风骨的象征,深刻塑造了中国文学的精神脉络。
《端午节与赛龙舟》
馆藏地点:总馆211室
“赛龙舟不仅是一项体育竞技,更具有深厚的文化意义。它体现了团结协作、奋发向前的民族精神,传递着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传承”。
《端午节与赛龙舟》由谢冰编著,详细的介绍了端午节的别称、民间传说、食俗、习俗、重大活动等内容,在深入挖掘和整理传统文化成果的同时结合社会发展注入时代精神,以通俗易懂、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示端午节相关知识。让读者了解端午节和赛龙舟的文化内涵、历史渊源及相关习俗,增强文化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激发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传承意识。
当艾草的绿意与暮色交织,粽香萦绕在字里行间,端午的千年文脉在此刻缓缓舒展。这份承载着家国情怀与民俗烟火的文化长卷,在书页翻动间流淌,在思绪飘飞中延续。愿传统文化的力量,如龙舟破浪,如艾草长青,将安康与诗意注入每个岁月角落,让古老的节日在现代时光里焕发新的生机。端午佳节,愿安康与文化共长,传统与心意皆存。
高教出版社产品信息检索
中国国家图书馆
山东省图书馆
教育部高校图工委
山东高校图工委
版权所有: 山东现代学院-图书馆
Copyright 2018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3013327号-2
技术支持:山东三合信息技术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