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卷共知|忆桥旁硝烟,缅汗青丹心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旁的一声枪响,唤醒了中华民族抗争外敌的决心,也由此揭开了中国全面抗击日寇侵略战争的序幕。历史长河滚滚奔流,无数中华儿女前仆后继,换来了今天的安宁生活,他们的英勇事迹通过口口相传或文字记载流传于世。今天,让我们再次翻开那段历史,怀揣着敬畏之心,缅怀先烈的赤诚与牺牲,在阅读中一同感受英雄们的悲壮之歌吧。

  

作者:李林曦

  本期圕圕为大家推荐的图书是:《正面战场·七七事变》《七七事变亲历记》《铁道游击队》《春风野火斗古城》。

《正面战场·七七事变》

馆藏地点:总馆208室

  “丰台寸土,退一步即是山河破碎!”

  《正面战场·七七事变》基于详实的档案、战时电报及亲历者回忆等原始史料,系统还原了事变爆发的复杂背景、日军蓄意挑衅的细节过程、宛平城与卢沟桥的战斗始末。书中着重展现了国民革命军中的爱国将领,在装备劣势下,于北平、天津等地浴血奋战的英勇事迹,深刻揭示了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的蓄谋本质。这本书不仅填补了关于抗战起点具体细节的历史认知空白,更是一次深刻的精神洗礼,并生动诠释了中华民族在生死存亡关头所展现的巨大凝聚力和不屈抗争精神。

《七七事变亲历记》

馆藏地点:总馆211室

  “宁为战死鬼,不做亡国奴!”

  《七七事变亲历记》是一部汇聚了亲历者回忆的珍贵史料汇编。与其他侧重宏观战史和官方档案的著作不同,本书的核心价值在于它收录了众多直接参与或亲眼目睹1937年卢沟桥事变及平津地区初期抗战人士所提供的口述记录与回忆文章。书中内容以第一人称视角展开,文字朴实而极具冲击力,既记录了中国守军在劣势装备下与强敌进行的殊死抵抗,又详述了日军的暴行,更描绘了北平市民在战火中支援军队、惊恐逃难的真实图景。阅读此书,读者得以穿透历史尘埃,真切触摸那个决定民族命运之夏的滚烫脉搏。它是理解那段历史不可或缺的、带着历史温度的原始声音。

《铁道游击队》

馆藏地点:总馆208室

  “两条铁轨就是我们的枪!火车轮子滚到哪,游击队的战场就开到哪!”

  《铁道游击队》是作家刘知侠创作的著名抗战题材长篇小说。它以真实历史为蓝本,生动讲述了抗日战争时期,活跃在山东鲁南枣庄、临城(今薛城)一带铁路线上的一支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特殊抗日武装力量——铁道游击队的传奇故事。小说的核心情节围绕队长刘洪、政委李正、副队长王强以及勇敢机智的队员们展开,他们以微山湖为根据地,凭借对铁路的熟悉和过人的胆识,在津浦铁路这条日军运输大动脉上神出鬼没。书中塑造的众多草根英雄形象血肉丰满,他们英勇无畏、忠诚坚定的革命精神,以及军民鱼水情深的感人故事,深深打动了几代读者。这部小说情节跌宕起伏,充满传奇色彩和英雄气概,是中国当代文学史上歌颂人民战争、展现敌后抗战风采的经典之作,也是鲁南地区抗日精神的永恒象征。     

《野火春风斗古城》

馆藏地点:总馆208室

  “真正的铜墙铁壁,是觉醒的人心。”

  《野火春风斗古城》是一部描绘抗日战争时期,中共地下工作者在日伪控制下的华北古城中展开惊险斗争的经典小说。故事核心情节围绕八路军政委杨晓冬深入敌后,领导地下组织与敌周旋,尤其塑造了金环、银环这对性格鲜明、深入虎穴的姐妹地下党员形象。书名“野火”象征地下斗争,“春风”寓意人民力量与希望。这部小说凭借扣人心弦的情节和鲜活的人物形象,深刻揭示了隐蔽战线的极度艰险与无名英雄的巨大牺牲,使读者真切感受到革命者在高压环境下展现出的坚定信仰、过人智慧与绝对忠诚,以及由此凝聚而成的强大精神力量。它丰富了读者对全民抗战各条战线的理解,加深了他们对那段烽火岁月和隐蔽战线英雄的缅怀与敬仰。书中塑造的经典形象将永驻在读者心中。

  文天祥有云:“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回望历史,我们唯有以史为鉴,方能砥砺前行。书中那些有血有肉的英雄形象,如今已化作引领人们无畏前行的火把,驱散行路上的荆棘,让我们再次向先烈们致以崇高的敬意。

版权所有: 山东现代学院-图书馆
Copyright 2018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3013327号-2 技术支持:山东三合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联系电话:0531-62323801
地址:山东省济南市经十东路20288号 邮编:25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