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风驱急雨,残暑扫除空。”正值夏末秋初,一场骤雨常能洗去燥热、带来微凉,恰如书籍之于心灵:那些关于雨的文字,或如急雨般酣畅,或如细雨般缠绵,总能在不同心境中,为我们拂去尘埃、带来共鸣。
作者:李欣蔚
本期圕圕为大家推荐的图书:《在细雨中呼喊》《雨天的书》《百年孤独》《雨》。
《在细雨中呼喊》
“再也没有比孤独的无依无靠的呼喊声更让人战栗了,在雨中空旷的夜里。”
《在细雨中呼喊》像一场绵长的雨,把童年的隐秘、成长的刺痛都淋得透亮。余华用冷静又带着温度的笔,让那些被遗忘的瞬间在雨中浮现——少年在雨雾中奔跑的身影,邻里间模糊的争吵,还有藏在潮湿空气里的孤独与渴望。雨丝串起时间的碎片,有苦涩,有荒诞,却也在湿漉漉的回忆里,透出一丝对存在的温柔叩问。阅读此书,读者得以在记忆碎片中重拾被遗忘的瞬间,在文字的雨雾里,照见内心的孤独与渴望。
《雨天的书》
“喝茶当于瓦屋纸窗之下,清泉绿茶,用素雅的陶瓷茶具,同二三人共饮,得半日之闲,可抵十年的尘梦。”
《雨天的书》像一扇临窗的小案,周作人就着雨声,将日子细细拆解:谈野菜的清鲜,论茶烟的袅袅,讲故纸堆里的趣闻,连窗外的雨打芭蕉都成了闲话的由头。没有激昂的调子,只像雨天里与老友围炉闲谈,字句间满是温润的闲趣。读者可随周作人一同,在雨打芭蕉的静谧中,把俗事暂抛,安享慢悠悠的闲适时光。
《百年孤独》
“马孔多在下雨。”
《百年孤独》里的雨,下了整整四年十一个月零两天。布恩迪亚家族七代人的命运,就泡在这魔幻的雨里——有人织着永远拆不完的裹尸布,有人终老于栗树下,有人带着满背的蝴蝶飞向虚空。马尔克斯用沾着雨水的笔,把孤独写成了一颗会发芽的种子,在马孔多的土壤里疯长。读者在宿命感与诗意的交织中,陷入对生命、命运的深层思考,最终获得深刻的心灵共鸣。
《雨》
“大海何处不起浪,大地何处未遭雨。”
在黄锦树的《雨》中,热带的雨总下得又急又密,把乡愁、离乱和家族的影子都泡得发胀。雨林的潮湿渗进字缝,故事在雨雾中若隐若现——失踪的亲人,模糊的记忆,还有南洋土地上挥之不去的漂泊感。读者在热带急雨中触摸到漂泊与乡愁,于潮湿的文字里,感受那跨越山海的牵挂与怅惘。
这些书里的雨,早已不止是自然的景致,更是情感的肌理、故事的底色。不妨循着诗句的雨意,翻开一本与雨相关的书。在文字中,触摸不同时空的雨:南洋的雨裹着乡愁,江南的雨浸着闲趣,马孔多的雨漫过宿命。每一滴落下的雨,都是天地写给人间的诗;而这些书,正是读诗的灯。
高教出版社产品信息检索
中国国家图书馆
山东省图书馆
教育部高校图工委
山东高校图工委
版权所有: 山东现代学院-图书馆
Copyright 2018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3013327号-2
技术支持:山东三合信息技术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