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漫秦陇,举目见长安,忽闻乡音怯,缘恐桂宫碎。“月亮”已成为盛唐诗歌中不可或缺的意象,“长安”也化作了无数游子心中的故乡,那一片月光,承载着深沉的乡愁。值此金秋佳节,让我们走进李白笔下的“玉盘”,感受张若虚诗中的“月夜”吧!
作者:李林曦
本期圕圕为大家推荐的图书是:《长安不见使人愁》《故乡》《月牙儿》《新月集》。
1
《长安不见使人愁》
馆藏地点:总馆409室
“长安是一种乡愁,一种中国人精神深处的文化乡愁。”
《长安不见使人愁》是学者徐岚的一部深情之作,它并非小说,而是一部融历史随笔与文化沉思于一体的散文集。作者以脚步丈量长安遗迹,用文字钩沉汉唐风云,带领读者完成一场跨越时空的精神寻根之旅。这句话精准地击中了阅读的核心体验。它让读者意识到,对长安的向往,并非仅仅是对一座古代都城的好奇,而是对华夏文明黄金时代的集体追忆与身份认同。阅读此书,读者会感到自己并非一个历史的旁观者,而是一个怀揣乡愁的归人,在作者的指引下,于断壁残垣与煌煌诗篇中,辨认民族的文化基因与精神故乡,最终这份愁绪得以安放,转化为深沉的文化自信与归属感。
2
《故乡》
馆藏地点:总馆409室
“我想: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故乡》是鲁迅创作的短篇小说,收录于《呐喊》集。它通过“我”回乡迁宅的见闻,刻画了童年伙伴闰土从活泼少年沦为麻木“木偶人”的悲剧,展现了传统中国在社会变迁中的深刻裂痕与人情隔膜。这句穿越时空的箴言,超越了故事本身的哀伤,为读者注入了强大的精神力量。它让每位读者从对故乡衰败的哀愁与迷茫中解脱出来,认识到希望在于实践和创造。它激励人们不要沉湎于过去,不困顿于现实,而要勇敢成为开拓者,用自己的脚步走出一条新的道路
《月牙儿》
馆藏地点:总馆408室
“是的,我又看见月牙儿了,带着点寒气的一钩儿浅金。”
这是老舍的一部中篇小说,以一名底层女性的悲苦一生为主线。故事虽不直接写中秋,但“月牙儿”作为贯穿全书的核心意象,象征着主人公生命中微弱、冰冷却又唯一的一点希望与陪伴,与中秋的圆月形成深刻对比。这本书为读者带来的绝非温馨,而是一种深切的悲悯与震撼。它让读者在团圆的甜蜜之外,看到世间另一种人生,促使读者更加珍惜当下的圆满,并对无法团圆者抱有一份深刻的共情。
《新月集》
馆藏地点:总馆408室
“妈妈,如果你不介意,我长大后,要当这渡船的船夫。”
《新月集》是印度诗人泰戈尔创作的一部儿童题材英文散文诗集,以其灵性的哲理和纯真的视角,描绘了孩童与母亲、自然与神明之间充满爱意的世界,宛如一首首献给纯真与温柔的灵魂摇篮曲。书中那句亲切的恳求瞬间将读者带回对世界充满无限憧憬的童年。阅读《新月集》,让人以最柔软的心重新拥抱世界,思考爱与陪伴的真谛,在诗行间悄然找回最初的感动。
不论是长安的月亮,圣雷米的星月相随,还是仲夏夜那抹金色的新月,月亮在文豪笔下总是承载着深沉的情感,唤起人们对它的无限遐想。就让我们品一口温润的桂花茶,轻捻书页,在这个秋高气爽的日子里,慢品文学在时光中沉淀的余味。
高教出版社产品信息检索
中国国家图书馆
山东省图书馆
教育部高校图工委
山东高校图工委
版权所有: 山东现代学院-图书馆
Copyright 2018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3013327号-2
技术支持:山东三合信息技术有限公司